顯示具有 牛樟芝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牛樟芝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

由產品到願景,讓你絕對成交

老太太去買藥材,路過四個中藥攤。四家銷售的中藥材幾相近,但老太太並沒有在最先路過的第一,第二家購買中藥材; 卻在第三家購買一兩; 更離奇的是在第四家又購買二兩。  
人工培育的牛樟芝


1、商販一:老太太,看到有賣藥材商販,就問道:“牛樟芝怎麼樣啊?”商販說:“我的牛樟芝特別大朵,顏色鮮豔,藥效特別高 !”。老太太搖搖頭走開了(只講產品賣點,不探求需求、都是無效介紹,做不了單)

2、商販二:老太太又到一個中藥攤子,問:“你牛樟芝味道苦不苦?”商販措手不及“我早上剛從採下山的貨,沒來得及嘗嘗,看紅紅的菇體應該很苦”,老太太二話沒說扭頭就走了(對產品瞭解一定是親自體驗出的,親自體驗感受出的才是賣點。只限於培訓聽到的知識,應對不了客戶) 

3、商販三:旁邊的商販見狀問道:“老太太,您要哪一種牛樟芝,我這裡不論是野生的牛樟菇,還是人工培養的牛樟菇都有,種類很全!” 老太太說:“我想買苦點的牛樟芝”。商販答道:“我這種也生牛樟芝口感比較苦,請問您要多少?” 老太太說:“那就來一兩吧”。(客戶需求把握了,但需求背後的動機是甚麼?喪失進一步挖掘的機會,屬於客戶自主購買,自然銷售不能將單值放大)

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

從產業文創化,談台灣牛樟產業的未來

在正式進入主題前,我們先看看以下兩篇新聞刊載有關產業文創化的內容
施振榮先生續任國藝會董事長時,曾宣示將於任內推動「產業文創化」,希望藝術文化的元素,在未來能夠普及至製造業、服務業、傳統產業等,不但增加各界推廣藝文的可能,更期待各行各業透過「文創化」,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提升競爭力,朝向「華人優質生活」的願景邁進。
在台灣,「產業文創化」概念可回溯至90年代。當時,在社區總體營造的施政方針下,時任文建會主委陳其南,提出以「文化產業化」與「產業文化化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