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

青農崛起,站在電商的浪頭上

2016/04/27  牛樟哥。桃園市青年指揮部報導

桃園市青年指揮部,邀請魚菜共生達人蘇博豐先生、655農創基地林仲哲先生、牛樟哥、林聖倫,為想投入或已投入農業的朋友們分享---青農崛起,站在電商的浪頭上。
  
      蘇博豐。林仲哲  牛樟哥。青農崛起
民以食為天

回農這件事,近些年來,在政府以及民間的一些團體的號召下,似乎已經成為一門顯學,退休的人想過農村生活,事業有成的想投資農業,剛退伍沒多久的也想擠進農業,農業真的像宣傳上所說的那般美好嗎?雖然民以食為天,食材的來源以農業為主,看似有無窮的商機,牛樟哥卻看到無限的危機。

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讓手機就像積木一樣有趣 ! Google的積木手機

您覺得積木手機可行嗎?若是可行,他的商業機會在哪裡? 若不可行,那會是哪些原因影響著 ? 可以改善嗎 ? 又該如何改善 ?

其實本文探討的重點不在積木手機本身的優點或缺點,而是在於此創意的發想來源。積木是大家耳孰能詳的玩具之一,也是多數人的共同回憶,所以,以積木為發想的創意,很容易喚起人們的記憶,更容易聚集眾人的目光,當然,您若是有行銷的概念,就會發現,商品化的價值就會高出許多,這也代表著你的創意發想,若是在經過是當的研發設計,有可能因此成為一門好生意。


創新來自於創舊,在創新的過程,往往會有一個脈絡可尋,例如此積木手機,積木這架構是舊有的,並非創新的,而手機呢 ? 屬於近代的電子科技,也不能說是新的了,我們暫且把他們都歸類在舊的硬體架構與規格;就積木而言,積木的特性是可拆解,可組裝,可隨心所欲組裝成您想要的形體,而手機呢? 目前的設計都是單一固定機體,所有的組件都是採用固性的連結,無法由使用者自行拆解與組裝,所以當我們把積木可拆解與組裝的概念套在手機時,我們就會想,要如何把手機變成積木,以及變成積木後所帶來的優點有哪些? 同時我們也會考慮到有哪些地方在設計上應該要去克服。


科學人雜誌(2014年第143期1月號)確認為這只不過是個噱頭:積木手機永遠不會出現,並提出幾個問題

一、物理限制
今日智慧型手機在小型化上展現了奇蹟。為了讓體積變小、速度變快、電池壽命更長,各組件在配置時會盡可能靠近。例如,在iPhone裡,記憶體、處理器和圖形電路全都整合在單一晶片上。在積木手機上,這些組件之間的距離會相對遙遠,進而犧牲了速度、體積和電池壽命。
二、碩大的體積
由於這個問題,賈伯斯拒絕讓iPhone採用可拆卸電池。可拆卸電池必須密封在堅固隔板裡,這樣你才能安全地使用手機。如果手機的每個組件都像電池般是個獨立、密封的盒子,你便會有一支四四方方、又大又重的手機。

但事實的發展,真有如科學人雜誌所言嗎 ? 2014年4月15日,Google舉辦第一屆Ara開發者會議,宣布將推成本僅50美元的DIY慧積木模組手機 「Project Ara」的模組開發套件(Module Developers Kit, MDK)0.1 版「Project Ara」首先由Google的先進技術和產品(ATAP)提出,旨在說服開發者透過此一計畫,降低智慧型手機硬體生態系統的進入障礙,並藉由壓縮開發時間來加快創新速度。Google準備提供內含螢幕、電池、處理器,及Wi-Fi模組的金屬框架,該基本框架稱為「灰機」(Gray Phone),其材料成本約為50美元。未來消費者可以像瀏覽App商店一樣,挑選自己想要的硬體特殊功能,如血糖監控器、打火機等,並將其組裝在一起。Project Ara 將是完全由使用者主導的手機,就像食物或是衣物,能夠壓低價格、容易使用,並高度客製化。此外,厄爾曼多表示,支援Ara的Android驅動程式將會在今(2014)年12月問世,Ara的內骨架預估可用上5至6年。


看完以上對同一件創新有截然不同看法的情況,您覺得科學人雜誌對,還是Google能創造出奇蹟,其實,我們回顧過去的經驗,例如華碩的變形平板,也是有點積木的概念,而被業界尊為破壞式創新的典範,若說這會是一個趨勢,那接下來此架構可用在哪些領域或產品應用上 ? 


參考資料
1.http://share.inside.com.tw/posts/4087
2.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99%BA%E6%85%A7%E6%A9%9Fdiy-google%E6%8E%A8%E7%A9%8D%E6%9C%A8%E6%A8%A1%E7%B5%84%E6%89%8B%E6%A9%9F-%E5%94%AE%E5%83%B950%E7%BE%8E%E5%85%83-083009879.html
3.http://sa.ylib.com/MagCont.aspx?Unit=columns&id=2312
4.http://windrivernews.pixnet.net/blog/post/365531873-%E8%B0%B7%E6%AD%8C%E7%A9%8D%E6%9C%A8%E6%A8%A1%E7%B5%84%E6%89%8B%E6%A9%9F%E3%80%81%E6%93%AC%E7%94%A8%E5%B0%8E%E9%9B%BB%E5%A2%A8%E6%B0%B43d%E5%8D%B0%E8%A3%BD%E9%9B%B6%E4%BB%B6
5.http://3c.ltn.com.tw/3c/news.php?no=14310&type=1
6.讓脈絡思考創新,蕭瑞麟,2011.09,天下文化



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

由產品到願景,讓你絕對成交

老太太去買藥材,路過四個中藥攤。四家銷售的中藥材幾相近,但老太太並沒有在最先路過的第一,第二家購買中藥材; 卻在第三家購買一兩; 更離奇的是在第四家又購買二兩。  
人工培育的牛樟芝


1、商販一:老太太,看到有賣藥材商販,就問道:“牛樟芝怎麼樣啊?”商販說:“我的牛樟芝特別大朵,顏色鮮豔,藥效特別高 !”。老太太搖搖頭走開了(只講產品賣點,不探求需求、都是無效介紹,做不了單)

2、商販二:老太太又到一個中藥攤子,問:“你牛樟芝味道苦不苦?”商販措手不及“我早上剛從採下山的貨,沒來得及嘗嘗,看紅紅的菇體應該很苦”,老太太二話沒說扭頭就走了(對產品瞭解一定是親自體驗出的,親自體驗感受出的才是賣點。只限於培訓聽到的知識,應對不了客戶) 

3、商販三:旁邊的商販見狀問道:“老太太,您要哪一種牛樟芝,我這裡不論是野生的牛樟菇,還是人工培養的牛樟菇都有,種類很全!” 老太太說:“我想買苦點的牛樟芝”。商販答道:“我這種也生牛樟芝口感比較苦,請問您要多少?” 老太太說:“那就來一兩吧”。(客戶需求把握了,但需求背後的動機是甚麼?喪失進一步挖掘的機會,屬於客戶自主購買,自然銷售不能將單值放大)

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

什麼都印,什麼都不奇怪的3D列印

何天華老師教授3D列印  
       長久以來科學家和技術工作者一直有著一個複製技術的設想,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,3D列印的概念才算真正開始實作。1982年,日本名古屋市工業研究所首次公開實作實體模型的印製。但直到2010年代才出現商業的3D列印機。 然而,最常被冠以發明「現代」3D列印機的人是查爾斯·W·赫爾。自21世紀初,3D列印機銷量大增,進而價格也明顯下降。根據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知名的從事3D列印行業研究的諮詢機構Wohlers Associates, Inc統計,2012年3D列印機及其服務市場達到了2.2億美元,比2011年增長了29%。
       3D列印的設計過程是:先透過電腦輔助設計(CAD)或電腦動畫建模軟體建模,再將建成的三維模型「分割」成逐層的截面,從而指導印表機逐層列印。設計軟體和印表機之間協作的標準檔案格式是STL檔案格式。一個STL檔案使用三角面來大致模擬物體的表面。三角面越小其生成的表面解析度越高。PLY是一種透過掃描來產生三維檔案的掃描器,其生成的VRML或者WRL檔案經常被用作全彩列印的輸入檔案。

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

元培科技大學 --- 資管系何天華老師等技術轉移簽約

元培科技大學 何天華老師技術移轉
[本格新聞]  牛樟哥 新竹 元培科技大學 報導
2014/06/10

元培科技大學近年來致力於研究產業化,透過研究與產業聯結,協助產業技術的提升,創造競爭力。元培於6月10日舉辦生醫健康產業交流研習會,並提供與會廠商商展,促進業界間的交流。會中分別進行醫療觀光產業策略聯盟,以及技術轉移簽約儀式。元培資管系何天華老師專長於創意發明,帶動元培專利寫作與申請之風潮,教學期間,對學生授予,創新發明之相關技巧與功具,例如Sketchup 3D會圖軟體,應用在專裡寫作時的繪圖上,可說是造福無數學子,另外,繪圖完成後,藉由3D列印機的應用,讓學生設計的作品,真實的呈現在眼前。在何天華老師的專利發明實驗室裡,訓練學生創意發明的同時,更教導學生專利寫作,以期達成就學即就業之教學目標。

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

我的專利故事 --- 專利發明工程師陳高宏

013年回到母校就讀元培數位創新碩士班,在學校身份亦為研究生,同時也認識了許多優秀成功人士的同學,由何天華老師的課堂上學習了專利的撰寫與申請的流程,經由林宜隆指導教授的共同專利指導協助下申請了數篇專利,學生相信創意創造出的無形資產,將來也會是財富的重要來源,以下跟大家介紹,如何透過對專利分析,將自己的發明或改良去申請新型專利。

製作論文海報經驗




6/13-14要參加東海大學國際健康資訊研討會論文海報發表-整合醫療資訊安全管理ISO27001與 ISO27799於護理資訊之探討.海報製作的經驗有過.曾經參加護理學會國際研討會發表過護理專案海報.所以用過去經驗製作.老師教我用6張PPT檔剪貼在Word檔上.但是我發現此方法有點笨拙.使用PPT檔空白頁1頁修改成海報格式大小.再將論文內容剪貼於PPT檔上速度更快.美編及調整也容易.以下是我的海報發表內容.請笑納指教!!